首页 新三板 > 正文

波音空客的飞机系统都是自己造吗?

来源|马卡耶夫造飞机

导语:从有需求到国内有合适的供应商,需要好多年。但是如果一直没需求,国内就一直不会有合适的供应商。

很多人看到C919的各大系统竟然不是商飞自己做,都是外包的,很吃惊,很意外。说他们这飞机造的没啥技术含量啊,就是造个壳子,甚至造壳子的材料还不是自己的。这一堆零件买回来,交给我,我都能把飞机装起来。

在这里咱就看一下,世界上其它几个前辈公司,波音(BA.US)、空客和巴航工业,是怎么造飞机的,是不是全部都自己干。

先介绍一个概念,叫风险共担。造大飞机这种事,是个商业行为,搞一个新型号,投入特别大,风险也特别大。

项目如果成了,能大赚一笔。如果没成,那能赔到姥姥家,没有哪个公司能扛得住,甚至一个国家都不一定扛得住。比如空客A380,研制经费150亿美元,1000亿人民币啊。即使富如欧洲,强如空客,这钱花的也心疼。

更何况,这项目一干就是七八年,空客闷头把东西造出来。抱着大飞机从图卢兹的厂房出来,发现沧海桑田,大清亡了。

8年前,那些口口声声说喜欢大飞机,越大越好的国家,如今移情别恋,说太大了受不了,装不满,太费钱,开始喜欢小飞机了。哎呀空客心里那个难受啊。

因为风险太大,所以研制一个新飞机,主机厂都会在全世界找搭档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供应商。但是这个供应商,可能和你理解的供应商区别很大。

比如利勃海尔是空客的供应商,很多人理解他们俩的关系,就是简单的买和卖。空客要造个新飞机,会给利勃海尔说:老弟,我这准备弄个新飞机,你啥时有空了给我送两套飞机空调过来,到时我给你钱。

实际上,空客这么一说,利勃海尔可能就懵了。他会问,大哥这空调你要多大重量,多大尺寸,多大制冷量的?这三连问,肯定会把空客问住。简单的三个指标,它自己很难答出来。

空调要多重呢?不知道。因为空调的重量,和飞机的机翼设计、发动机推力以及其它所有系统的重量都紧密相关。

空调的尺寸呢?也不知道,因为这和机身设计以及其它系统的安装位置有关系。

那制冷量呢?更不知道了,这要看发动机给我的气是多大压力,多少温度,要看飞机上的电子设备会发出多少热,太阳光照进来,飞机会吸收多少热,向外面又会散发多少热。

利勃海尔说,大哥你这啥都不跟我说,我咋给你送空调?我拉过去,装不上,或者装上了没法用,那不是尴尬了吗?空客也为难,因为它自己确实定不了。

最终,想了个办法,就给各个系统供应商打电话,说兄弟们,我有个小请求。我这做飞机,自己说不明白飞机需要什么样的系统。我说不明白,你们的活就没法开始干。

我有个点子你们看行不行,就是你们所有的系统供应商,都派人来我这,咱们联合设计。在一块闷头干俩月,该让步的让步,该妥协的妥协。

各个系统供应商一听,说:哎呀大哥客气了,这能算个事吗?

然后空客又说,我还有个小请求。就是这项目太贵,我估计了一下,百八十亿打不住。我真怕项目黄了,咱这家底也不厚实,你们都知道。要不那样吧,这研制飞机用的钱,咱一块凑,我出大头,你们出小头。项目万一黄了,咱一块赔,要是成了,一块赚钱。

刚开始利勃海尔一听,不同意。说大哥,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啊?我来找你卖东西,合着你一个没买,我还得搭进去一把。

后来空客说,格局小了啊兄弟。你想想,以后我这飞机一开卖,三千五千架都不成问题,保准你吃香喝辣。现在投这点钱,算钱吗?

最后威逼加利诱,各家供应商都出钱了。研制空客A380花的150亿美元,供应商就出了31亿,占20%。相比空客,波音在风险共担这件事上,做的更彻底。研制波音787,整个项目70%的研制任务都包给了供应商。

现在明白什么叫风险共担了吧。通过这种方式,分担风险,当然也分担利润,全世界都这么干。波音空客这些主机厂,你可以叫它们飞机制造商,但是我觉得叫飞机集成商,也许更合适。

说到这,干脆拿波音、空客和巴航工业最新款的飞机看一下,这些主机厂是怎么风险共担的。波音,选的是787;空客,选的350,巴航工业,选的是E-jet E2。

限于篇幅,我们就只看5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系统:发动机、航电、飞控、液压和起落架。不一定全对,如果有错误,欢迎指出。

波音787的发动机有两款,分别是美国GE和英国罗罗的;航电供应商是GE;飞控系统供应商是美国霍尼韦尔;液压系统是美国派克;起落架是法国的赛峰。

空客A350的发动机是罗罗的,航电是美国柯林斯,飞控是霍尼韦尔,液压系统是派克,起落架是欧洲的利勃海尔加赛峰。

巴航E-jet,发动机是美国普惠的,航电系统是美国霍尼韦尔,飞控系统是美国穆格,液压系统是美国的PTI公司,起落架是欧洲利勃海尔。

说到这插一嘴,利勃海尔到底是哪国的?有人说是瑞士,有人说是德国。其实,这两个说法都对。利勃海尔的总部确实是在瑞士,但是他们的主要人员和实体,都在德国。

从前面的列举能看出来,世界上造飞机的三个前辈,它们的核心系统,都是外包给其它公司。或者说,风险共担,联合开发。

从这看,中国商飞的C919,系统找其他公司做,自己负责整机集成,并没有啥问题。

我也知道,很多人之所以不满意,是因为C919的主要供应商,都是国外的,没有中国自己的公司,这不安全,很容易被卡脖子。确实,我也这么觉得。

但是,我不认为这是商飞的责任,而是所有工业界的责任。目前咱们的工业基础就这样,高端制造业相比欧美,差距确实大。

难道商飞不想选国内的供应商吗?想,肯定想,至少工作中交流起来没有语言障碍。但是没办法,根本找不到非常合适的。

从有需求到国内有合适的供应商,需要好多年。但是如果一直没需求,国内就一直不会有合适的供应商。

到这,主要内容差不多已经讲完了,下面聊点其他的。之前有人说C919上面装这么多美国公司的系统,是为了更方便取得美国FAA的适航证。首先,这个观点,我深表认同。

C919选这么多美国公司作为供应商,一方面是人家做的确实好,上百年的积累了,还是要正视差距。另一方面,也肯定有适航取证方面的考虑。

同一个系统,波音737已经装了,飞了十几年了,那C919装上,去说服适航局,肯定更有说服力。而且,C919去拿适航证,这些美国公司也有动力去帮你,至少它肯定不会给你使绊子。这道理,大家都懂。

但是针对这个说法,我看有人说中美双方现在已经适航互认了,只要中国给C919发适航证,就自动获得美国的适航证了。哎呀,非常高质量的言论,能说出“适航互认”,看来确实是懂行的。但是,说的不准确。

简单说一下什么叫适航以及适航互认。每一架新飞机想起飞,都要拿到 颁发的适航证。有了这个证,就证明这架飞机理论上来说是安全的, 已经帮你们确认过了,放心大胆地去坐吧。

但是全世界这么多国家,能造飞机的没几个。比如伊拉克,它祖祖辈辈都没造过飞机,它哪有能力去证明一架飞机是安全的呢?证明不了。那咋办?不发证说不过去。发吧,也不能乱发,不然人家笑话。

于是,伊拉克说:我有个好大哥在这方面挺有经验,我干脆就看他发不发证吧,他发我就发。

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是谁呢?美国。所以,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适航证,在全世界认可度很高。现在能和美国抗衡的,也就只有欧洲了,欧洲民航局,EASA。

当然,伊拉克认可美国发的适航证,这还不叫互认,只有美国也认可伊拉克的,这才叫互认,但是实际上不大可能。

换个例子,把伊拉克换成欧洲。有一天,波音出了个新飞机,FAA审查之后,给它发证了。然后波音开着这个飞机去找欧洲的EASA,要取适航证。EASA一看,说FAA已经颁了呀,那我还审个毛,费那老劲。

你把你在美国试飞的数据和资料给我就行,我瞅瞅。后来干脆图省事,连瞅都不瞅了。只要FAA颁证,EASA也直接给它发适航证。

美国一看,说欧洲这老弟会来事,那以后你审过的飞机,我也不再审了,直接发证。最终,形成双方的适航互认。适航互认的基础,肯定是你这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。

1991年,中国就开始和美国尝试适航互认了。最终的结果,是中国接受美国已经认证的所有民用航空产品,但是美国只认中国的小飞机和一些飞机零件,大飞机不认。

这很好理解,就是中国没有大飞机研制和认证的经验,人家也不敢认。也是在这个背景下,中国研制的一个小飞机,运-12,取得了美国的适航证,这也是中国产的飞机头一回拿到美国的适航证。

到2000年之后,中国研制了ARJ-21,在适航认证领域,这已经是妥妥的大飞机了。借着这个型号,中国想再次尝试与美国的适航互认。

要适航互认,你就要证明自己的适航认证能力,咋证明呢?就是中国的民航局在审查ARJ21时,美国的FAA会派人在旁边看着,就像中国民航局工作人员的影子,这种审查,叫“影子审查”。

影子审查的主要目的,就是看你审查飞机的能力是不是满足FAA的要求。

双方进行了大量讨论,FAA在最后的总结中,也指出了咱们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。最终,适航互认没有成,但是为后面的合作打下了基础。

在这之后,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强,飞机项目也越来越多。中国的航空运输市场,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了。

2017年,中国和美国签署了《适航实施程序》。新闻报道说,这个程序实现了中美两国民用航空产品的全面对等互认。

这是不是就意味着,只要中国给C919发适航证,就自动获得美国的适航证呢?实际上没这么简单。这个协议有个原则:基于安全风险的监管原则。啥意思呢?就是经验越少,风险越高,监管也就越严。

比如中国第一次造这么大的干线客机,经验少,那风险就高,美国审查时就会严一点。该查的数据还是要查,该做的试验还是要做。

我认为这个适航互认,主要还是对后面的型号有帮助。慢慢的咱们适航取证经验更多了,在航空领域努力成为下一个欧洲,那拿到美国的适航证也就更容易了。

最后还有人好奇,为什么非要拿美国的适航证?我们这飞机造出来不飞美国不行吗?首先可以飞国内,然后周边国家,像什么日本韩国东南亚,随便一整,也能卖几千架。

有一定道理,如果C919没有美国的适航证,只有中国自己的,那它飞国内确实没问题。

但是想出国,去日本,去韩国,就不行了。因为包括日韩在内的大部分国家,就认美国的适航证。中国的适航证,在国际上的认可度,还是和美国以及欧洲的相差很大的。

关键词: 风险共担 霍尼韦尔 液压系统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18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3 92 950@qq.com
豫ICP备2020035879号-12